本文目录一览:
毛笔书法想要入门,应该看哪些视频?
钱云培毛笔书法视频教程30集
链接:
提取码: d97p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毛笔字入门教程 教你如何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1、毛笔字一开始练习的时候要从描摹开始,然后是临写和背临,最后是创作。描摹一般会用薄纸在字帖上进行描写,要尽量要和原作写的一样,尽量还原字帖本来的样子。描摹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字体的结构,还有如何运笔,了解每个笔画是怎么写出来的。
2、描摹并不只是单纯的去覆盖原来的字迹,要知道这个笔画下笔的轻重和正确走向。正确的执笔姿势是用拇指和中指紧紧夹住笔杆,手心中要有一个空闲的位置,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垂在毛笔的后面,身体挺直,手臂悬空在桌子上方,不能放在桌子上。
3、在描摹练习中掌握笔画和字体结构之后,就进行下一步临写。临写就是照着自己描摹的字帖进行书写,也是尽量往字帖原来的样子上靠近。在临写过程中是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光是要写,还要多观察,看看自己写的和原来的字帖有什么不一样。临写好了之后就开始练习背临,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熟练掌握之后就可以进行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毛笔字教程基础入门视频
毛笔字的基础教程如下,
1.提笔
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 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 "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2.顿笔
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突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顺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而在楷书中,提顿表现是很明显的,如一横与一竖就是两头 都用提顿法。顿笔用的好,可使点画坚实有力,笔力充盈,但不要顿的太重,形成墨团。
3.蹲笔
运笔方法像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在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所以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 轻重有准是也。顿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4.驻笔
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开始,为时很短的转换间隙,即“稍停”, 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亳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5.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毛笔字入门方法
毛笔字 程-一-墨老师教书法课(完结)(高清视频)
链接:
提取码: v5hj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怎么写毛笔字视频入门
初学毛笔书法,我们往往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怎么去学。不少人一开始就临摹字字帖,这当然可以,但没有领悟到书法的精髓。那么,对于初学毛笔书法,我建议要分五步来学。
第一步,首先学写“横”的笔画。横分为短、中、长三种,短横要粗,长横要细,中要匀。要把握横的起笔和落笔要领,也就是露锋和回锋(藏锋)的技巧。起笔要慢,走锋要匀,收笔要慢而有劲,不拖泥带水。
横的写法
第二步,要学好“竖”的笔法,竖主要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当然还有其他写法,如点竖等。竖的起笔绝大多数是逆锋运笔。关键是竖的收笔,悬针竖收笔如飞机离开跑道一样,轻轻收笔露尖。垂露竖侧行笔至末端轻轻回笔稍顿藏锋,如一个人走到路的尽头伸个懒腰再往回走。
竖的写法
第三步,要学好“点”的几种写法,点的写法一般分为左点、右点、长点。点的写法看似简单,实际很讲笔锋。有些是笔锋轻入重出,如右点、左点,要求起笔轻而细,收笔重而有形。就如打太极拳一样。
点的写法
点的笔锋
第四步,要注意横、竖、点的头尾比例,哪头大哪头小,做到心中有数,行笔才有形。另外,还要把握笔划之间的间隔和连接要领
字体结构
第五步,要把握字的偏旁部首的基础写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偏旁部首写好了,才能认真去领悟字体的结构,笔划少的字要浑厚方正,笔划多的字要精细雅致。
如何写毛笔字入门教程
学写毛笔字的基本方法简单:
1,不同 “笔画部位”,对笔豪的使用也是要讲究的。笔豪的动作、笔杆的相应动作,用语言很难描述,所谓“心之所达,不易尽于明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这是古人的感慨,
2,大形状——也就是这个字外形,是方的,还是长的、扁的。必须首先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着眼于字的外形、轮廓。小形状——字中某个部分,也要用轮廓去概括,比如,“暑”是个长形的字,上面的“日”是长形的,下面的“日”稍微方一些,“架”是放行的字,“而”是扁形的字,在临写一个字前,先做这样的观察、分析,对一个字的整体形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可以说对应关系,就是一个笔画与另一个笔画的对应,写字时,从第二个笔划开始,就要注意这个关系,这样,写一个笔画就有了很多的位置上的参照物,就容易把一个笔画方准位置了,位置更具体了。
4,我们在写某一个笔画时,有变化的节奏,有轻重快慢,这样会使写出的笔画姿态变化万千,是灵动的,活脱的。
5,我们看古人的楷书经典作品时,并不是“横平竖直”,横很少平,竖经常斜是现实,“横平竖直”是要不得的,临帖时,要研究每一个笔画的“斜度” 。
6,古人叫“笔势”,说明古代人练字很早就注意这一点了,笔势的存在,一是为了取得变化的效果,使得笔画姿态更丰富,再就是形成笔画之间的照应。
7,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间是不同的,我们如果对比颜柳欧以及更多经典作品,会在章法上产生疏朗、紧凑的不同效果。
8,就是写完一个字以后,不要急于写第二遍,必须要弄清楚自己写的字,与范本上的字的差别在哪里,这是临帖时观察的重中之重,这样做,知道改哪里,才可以在写下一遍时更加准确,其次是他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范字到底是怎么回事,既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范字,用以上的几个点观察,研究范字,研究自己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