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有哪些?
我们在看《鹿鼎记》里看着天地会反清复明之类口号的时候总是报与一哂:天地会的那些傻瓜这是何苦呢?天下已定,大势已去,你们忙个什么劲?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大明王朝是我们汉人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的覆灭是汉人永远的痛。
免于灭亡十大机会
1,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遭嘉靖皇帝冤杀!
点评:明朝坚持文官带兵制度,兵部尚书多为毫不知兵的腐儒,难的还有夏言这样富有战略眼光者。当时蒙古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鞑靼部可汗主动请降,以河套草原为厚礼。明朝却把这天大的陷饼扔出了门外,实在是天下头号傻瓜。
事实上,明朝后期与满清作战之所以不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马的河套草原在蒙古人手里,造成了明朝马匹奇缺,以步军为主的明军难以抵挡满清骑兵的冲击。而且满清也经常通过蒙古人的控制区域袭击北京。
若河套草原在明朝手里,既可为军队提供大量马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队伍;又可以河套草原为基地,遏止满清对于蒙古草原的扩张,实为制约满清的一个重要棋子。可惜明朝却忙于内斗,弃重要战略要地于不顾,可悲可叹。
2,张居正死后,其新政措施被彻底废除,张居正家人也被办罪!
点评:明朝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加上“辽响”也不过三千万左右,还闹得民变四起。以明朝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却闹得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是不应该。明朝税收最大的弊端,在于纳税最多的恰恰是最贫困的群体。
如此荒唐的税收办法,百姓又怎能不造反。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质上就是按照个人财产进行征税,平衡贫富差距,同时丈量土地,遏止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张居正当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每年有八千多万,超过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
万历九年时的国库存粮充盈,即使十年闹灾颗粒无收也足以支用,这一点连汉朝文景之治也不可及。
可惜了万历皇帝这个败家子,张相国一死就倒行逆施,一条鞭法全部废除,税收改为竭泽而渔的政策,还闹的山东苏州接连发生民变。明朝后期国库的空虚,起义四起。祸根正在于此。假如明朝可以沿用张居正的财政政策,最起码国家内部可以保证稳定,明朝可以用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满清的入侵。如此雄厚的国力,何愁满清不灭。
3,萨尔浒大战,明朝四路大军全军覆没,满清崛起。
点评:直到今天人们还搞不明白,十万对六万,用的也都是名将,咋就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六万女真人呢!
其实明朝从一开战就注定了失败,国库空虚,拖欠军饷,战士士气低落,(万历皇帝的税收政策惹的祸),加上一个愚蠢的四路进兵的主意。汉武帝第一次打匈奴也是四路进兵,结果让匈奴来了个各个击破,李广全军覆没。从此再不敢分兵作战,果然打了一场胜仗。与游牧民族作战最忌分兵,敌人在暗处我在明,加之地形不熟,一旦遭敌偷袭各个击破,覆灭的下场也就不远了。
若明朝四路大军合力一处,那满清至多是骚扰一下明军而已,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样此战即便无功也不至大败。四路进兵的荒唐主意正是杨镐出的,此人无德无能,仅靠巴结宦官得以高官。
抗倭援朝战役他冲锋在后逃跑在前,白白葬送了蔚山战役大好战局,让岛津弘义从明军眼皮子底下逃走。偏偏万历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此重大的战役又启用了这个脓包。当时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就曾质疑过此战法,可惜未被采纳。其实就算兵分四路也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只要推进得当,相互呼应,用兵谨慎,加上良将指挥,一样可以把女真人打入死地。
明朝当时不缺良将,熊庭弼和孙承宗都是文武双全的将才,可万历皇帝偏偏放着不用。以至让努尔哈赤一战定乾坤,从此和大明朝分庭抗礼。
拖欠军饷,战法荒唐,用人不当,三项错误哪怕明朝少犯一个,此战也绝不会大败。满清也不会崛起,可惜,可惜。
4,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满清两次进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救,明朝皇帝置之不理,并禁止辽东大军援救朝鲜。
朝鲜灭亡,成为满清藩属。
点评:大家都说万历皇帝糊涂,从此事看来,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更是愚蠢到家了。
万历皇帝再糊涂,也还知道朝鲜中国唇亡齿寒的道理,硬是不惜花七年时间把小鬼子打趴下。
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看看这两个家伙的表现,是有骨气的作为吗?失朝鲜则失中国,你爷爷万历懂得,做孙子的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满清攻朝鲜用了近十万人,基本上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辽东大军驻扎在宁锦防线的不下二十万,要么抄其老窝,要么在鸭绿江断其后路,两者选其一都可把满洲人置于死地。
当时的朝鲜还是打得很顽强的,几乎让满清陷入泥潭里。可惜明朝隔岸观火,坐视友邦灭亡。当然,当时明朝刚经过宁远大战,需要巩固防线,就算辽东大军准备不足,明朝全国有200万军队,山东江苏还有明朝的水师,以明朝战船的航海能力,援救朝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以辽东军坚守宁锦防线,调各地精锐水陆并进援助朝鲜,水师经鸭绿江断清朝十万大军后路,纵然不能得全胜,朝鲜也不至灭亡!
丢了个朝鲜事小,但明朝的不作为算是彻底让人寒心。朝鲜战前,大部分蒙古部落还是站在明朝一边;朝鲜战后,几乎全都倒戈向了满清,结果是满清之后数次从蒙古地区入寇中原,打得明朝找不到北。更为严重的,朝鲜雄厚的资源更是给了清朝以支持。若朝鲜不丢,明朝就有了一个收复辽东的基地,丢失朝鲜如损一臂膀,可谓痛心疾首。
5,天启末年,袁崇焕与满清议和,遭阉党诬陷,被迫解职,议和遂告破裂。
点评:宋朝出了个秦烩,从此中国人就视议和如虎,似乎谈议和就是卖国。
实际上议和是个中性词,关键是看在什么条件下议和,议和又是怎样的条款。
汉高祖与匈奴和亲,唐太宗与突厥订谓水之盟,从条约本身看,无一不丧权辱国,可也正是这些条约,为中国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备战时间,经过养精蓄锐,终于有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和唐太宗灭亡突厥的奇功。可惜明朝皇帝鼠目寸光,一听议和就暴跳如雷,仿佛议和就是卖了祖宗的万里江山。事实上当时与满清议和,对明朝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弊。
当时明朝国内朝政腐败,关中连年饥荒,民变四起。明朝军队忽发于关中,忽调往辽东,两线作战自顾不暇,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整顿内部,安抚民众恢复生产了。暂时的退让以积蓄实力有何不可。
况且当时的满清对中原江山还不敢存非分之想,一没敢向明朝要公主来和亲,二没敢称皇上,条约里甚至连独立都不敢提,只希望明朝皇帝封其一个爵位,与明朝诸侯王平级而已。这种条约既不破财又不伤面子,损失比汉朝的和亲要少的多。
更何况一旦条约订立,满清与明朝就可进入相持阶段,明朝有充足的时间和国力来准备收复辽东,而以满清的人口和国力,是无论如何也拖不过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复山河的决心,女真人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慷慨忠烈得荒唐。
此后,李自成起义,明朝军队内忧外患,两线作战,终于导致了国家灭亡的下场。
6,满清第一次兵围北京战役,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自坏长城。
此后,满清数次经蒙古入寇北京,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点评:整个事件里明朝一共犯了两大错误,第一就是杀袁崇焕。
这是傻瓜都明白的。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袁将军冤枉,惟独北京人民和崇祯皇帝认为袁将军该杀。
当时袁将军千里奔袭,阻击清军,使清军进攻被遏止,此战虽打得漂亮,但袁将军自己也承认,以九千骑兵阻击清朝十万大军,是带有赌博性质的,胜得实在侥幸。其后就坚守不战,等待援军。满清被拒在城外,就在北京城周围以烧杀抢掠泄愤,于是北京老百姓就把遭殃的帐算在袁崇焕头上。
老百姓的愚昧还可以理解,但崇祯的不知兵就是荒唐了,坚守待援是每个有头脑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崇祯不明白。杀了袁将军,更是寒了二十万辽东军民的心,为了这么个糊涂蛋肝脑涂地,到头来也是被冤杀在菜市口,还有谁能为这样的朝廷尽忠?袁将军死后,其部将多人投降满清,祖大寿虽至死未给满清出一计,其部队却成了满清灭亡明朝的先锋,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此后,明军叛变者日益增多,辽东防线更为虚弱。
第二则是战术上的错误,清朝十三万人孤军深入,其实是犯了兵家大忌,长城沿线各关隘依然在明朝手里。
若明朝能在京城外与敌人长期相持,再集中数倍于敌的大军封锁长城关隘(这对明朝不是难事),将其合围,满清十三万大军必将陷入死地;即使皇太极能侥幸突围,满清也必定元气大伤。(俄罗斯在对抗拿破伦时即用此法)
假如明朝更有胆气一些,一面调集内地兵马援救京城,一面由祖大寿率辽东兵北攻满清老窝,引满清主力回援,再于半路截杀,(即围魏救赵之法)那更是一刀捅进满清心窝,满清势必一战即亡。
可惜崇祯皇帝内不识忠奸外不辨兵事,仅将满清击退就心满意足,让本是一次置满清于死地的绝好机会白白丧失。
7,明朝末年,关中持续八年大旱,闹的民变四起。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起义,天下大乱。
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胜利,收复张献忠,击败李自成,赢得了一时的安定。
但天灾持续,明朝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赈济,导致民变再生,李自成东山再起,最终灭亡明朝。
点评:明朝能在两线作战的情形下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实在是上苍眷顾幸运之至,这本是明朝振兴的大好机会。
有人说明朝灭亡是因为天谴,但仔细看看历史,汉唐时代关中也曾有过类似灾难。
唐高宗时代关中曾连续干旱十年,受灾四年,结果唐高宗采纳宰相裴炎的建议,在关中第三年大旱时果断停止了对西突厥的用兵,调十万大军兴修水利,同时尽全力赈济灾民。其后七年虽旱灾横行,但关中却出现灾年无灾的奇迹。
其后唐朝稳定了内部,兵发西域,灭亡西突厥,势力扩展到帕米尔高原。
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年,关中又出现百年不遇的蝗灾,加上官吏暴虐,横征暴敛,天灾人祸激得民变四起。
唐玄宗命宰相姚崇主持灭蝗,杀四十二名贪官平息民愤,并令各王公大臣拿出私家俸禄赈济灾民,一举扭转了局面。
这才有了后来的开元盛世。可见天灾并不可怕,重要的在于人谋。明朝的天灾,可以说是七分人祸,官吏贪婪,横征暴敛,国家不顾灾荒,一味加税,终于导致人民起义。如果在明朝平定李自成第一次起义后果断采取措施,整顿吏治和税收,调集江南钱粮赈济灾区。(明朝有京杭大运河,做到这点应该不难)并花大力气治理黄河,(明朝的科技和人力作到这点也不难)以稳定人心,安抚百姓,那李自成绝对没有作乱的土壤,农民军攻克北京的一幕也绝不会上演。
可惜,在对待天灾问题上,崇祯皇帝连唐朝最懦弱的唐高宗都不如。
8,明清松山战役,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
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
点评: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几乎是关系着满清的生死,明朝胜则满清衰,满清胜则明朝再无法在关外立足。十万八旗兵几乎是满清的倾国之力,明朝也精锐尽出。应该说此战从开始阶段还是向对明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洪承畴虽说没有气节,但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甚至不亚于袁崇焕。更何况,他的身边是袁将军留下的宁锦防线,配备大量精良火器。若打攻坚战,满清势必吃亏。祖大寿的临阵倒戈又为明朝增添了生力军,并撼动满清全线。
从兵力上看,明朝十三万满清十万,但明军野战能力弱于满清八旗。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表面看打的是军力,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后勤乃至综合国力。满清国力弱小,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而洪承畴制定的相持战战略则是明军扬长避短的最佳战法。只要再给洪将军个把月的时间,满清就将被彻底拖垮。而他的这一方略也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崇祯皇帝连这个把月都等不了了。平心而论与宁远之战明朝政府的不作为相比,崇祯对此战还是很重视的,可事情坏就坏在他的重视上。
汉武帝亲自制订攻击匈奴的方略,是因为他本人自小熟悉军事,且对匈奴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
崇祯没有汉武帝的本事,却偏偏要凑这个热闹。崇祯逼洪承畴出战的四道诏书,比秦桧催岳飞回师的十二道金牌还要可恨,毕竟岳飞还是把军队完整的带了回来,可崇祯的诏书却直接断送了十三万大军的性命,和前线原本大好的局面。
后人都骂洪承畴卖国求荣,不可否认洪承畴后来的表现实在是一个汉奸,可谁想过此战中他是在力战到最后一刻才被俘的,又有谁想过象崇祯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又怎么值得为他殉节效忠呢!这一点,连明朝遗老黄宗羲也看不过去了,他在《崇祯年评传》里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这一切。回想这场战争,我们得到的,除了遗憾与叹息外,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悲凉。
因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就被一个白痴皇帝的四道诏书所改写了。
9.北京失陷后,南明建立,不久清军南渡长江,兵不血刃占领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
点评:和南宋同样的情形,但南宋尚且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南明却迅速败亡。宋高宗再昏庸,也比弘光帝圣明一点。
宋高宗还知道收编南逃的北方汉人,组成如虎狼之师的岳家军对抗敌寇,弘光帝除了享乐之外别无所长。
当时明朝在长江沿线尚有几十万大军,可一个无能的皇帝加几个卖国的大臣,就足以把国家卖掉了。
不容否认江南百姓和官兵的抗击还是英勇的,嘉定,江阴和扬州都给了满清以极大打击,使他们以屠城泄愤。
但皇帝投降,群龙无首,军队各自为战,这样的抵抗最终也只能被满清各个击破。假如弘光皇帝哪怕有宋高宗的一点血性,假如明军可以上下一心,凭借长江天险拼死守卫,那满清是很难过长江的。最差的结局也是和满清划江而治,纵然不能光复山河,也可使明朝政权再残存下来。
今天有人说江南人懦弱,说江南是卖给满清的,但是从历史的真实情况看,江南百姓的抵抗还是英勇的,他们打出了中国人最后的血性和勇气,可谓是虽败犹荣。百姓没有要卖国的,甚至大部分军队也是要抗战到底的,卖国的是皇上,是那些高官厚禄的大臣,是那些满足苟安的皇亲国戚,是那些满口君君臣臣读圣贤书做肮脏事的腐儒。
三千大军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一出《桃花扇》传唱千年。有人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第一大悲剧,我看《桃花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出戏深刻的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为什么会亡国,我们为什么会被屠杀?
10,永历政权建立后,李定国将军在云南贵州一带连破清军,杀死清军两位王爷,清军在西南的兵力几乎被损失殆尽。
满清统治区里大量汉军也举兵起义响应。李定国于是奏请永历帝出兵四川,抢在清军主力南下前占领巴蜀和汉中地区,以进兵中原。但永历帝却担心李将军功高震主,于是令其原地休整,并派孙可望分其兵权,谁想孙可望举兵叛乱,永历政权发生内讧。叛乱虽最终平息,但南明元气大伤,更使清军赢得了集结兵力的时间。不久吴三桂进兵云南,永历政权灭亡。
选自:365知识网
点评:这简直是抗清战争以来最好的局面,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光复山河的良机。当时满清虽已有百万大军,但三分之二为汉军,其多数汉军都还处在观望状态,并不真心效力。李定国接连击败孔有德和尼堪外兰部,射杀二王,可以说是对满清西南势力的毁灭性打击,更使得满清汉军军心浮动。湖广总督就曾上奏满清朝廷,说汉军已不敢与李定国部战,请求朝廷速派八旗主力。而清军主力若要增援,没有几个月是办不到的。
何况郑成功此时也在福建牵制清军。四川虽说有天险,但从贵州入川,比从中原入川要方便的多。若占四川汉中,那进可取八百里秦川,退也可凭天险自保。若此方略成功,明朝可以说是进退有余,光复山河大有希望。与明朝诸多昏君相比,永历皇帝还算是比较开明的,接纳李定国的大西军显示其魄力。
但他继承了他祖宗一贯的猜忌心,不敢委以重任,更兼重新宦官,以至起用了孙可望这个败类。
这真是重蹈了明朝昏君的覆辙。明朝不缺将才,可惜皇帝无能,用人不当,让这最后的机会也白白流失掉了。
之后,李定国败退缅甸,含恨客死他乡。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活捉,用弓弦勒死,明朝也就这般寿终正寝了。
由此看,并不是满清灭亡了明朝,而是我们自己葬送了自己。
明朝军事的四个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
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该雷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比西方制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第一颗定时爆炸水雷是1590年制造的“水底龙王炮”。该雷用牛脬做雷壳,内装黑火药,用香点火作引信,凭借香的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第一颗触发水雷是1637年明朝末年制造的“混江龙”水雷,该雷通过与舰船直接接触进行引爆。
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时期,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日俄战争(1903-1905)中的水雷战早了近3个世纪。
明朝在16世纪发明的“火龙出水”是一种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火龙”的龙身由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龙体内装有火箭数枚,引线从龙头下的孔中引出。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引线相连。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
火药筒,推动火龙向前飞行。火药筒烧完后,龙身内的神机火箭点燃飞出,射向敌人。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它用于水战时,可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远。当飞向敌舰时从空嘴发射火箭直接攻击对方舰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从战舰上发射的大型远程火箭武器,堪称“反舰导弹鼻祖”。明朝海军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支装备和使用反舰火箭的海军。
明代工匠设计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由钢轮压火击发引爆的铁壳地雷。明朝陆军广泛装备了这种地雷,并用它在江浙地区多次重创进犯的倭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西方到18世纪以后才有类似的武器。
明朝陆军曾装备有一种“虎蹲炮”。此炮首尾长2尺,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外形酷似一只蹲卧的老虎,看起来煞是威风。开火前,先装填5钱重的铅弹或石子上百枚,再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杀伤力惊人。该炮重量轻,体积小,非常适合骑兵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便催生了明朝陆军的骑炮兵。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骑炮兵,又领先了西方大约200年。
马桶漏水怎么办,马桶漏水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家里的抽水马桶导致漏水的可能原因,一般来马桶漏水主要的原因都是出在排水阀上,有可能是出现在安装排水阀使的一些不当和使用上面,还有就是排水阀的底钩和密封胶片等地。
马桶漏水首先要检查以下项目:
1、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安装孔是否变形或开裂。
2、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安装面是否严重凹凸不平。
3、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安装时是否偏位。
4、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安装时底钩螺丝或压紧螺母是否拧紧。
5、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底钩螺丝是否顶住陶瓷孔底。
6、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密封胶片是否变形或松落或密封面有杂质。
7、检查座便器水箱排水阀密封胶片与密封面有间隙。
抽水马桶水箱漏水原因:
1、水箱材质问题:水箱材质不好或者水箱内部零件老旧,由于现在马桶行业迅速起步,面对马桶的市场前景广阔,许多小的厂家生产一些劣质材料的抽水马桶水箱混进抽水马桶行业滥竽充数,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选择低劣的材料生产出的马桶,这种马桶通常在外表看不出它的好坏的,然而内部有可能有些小零件不经用,很容易就损坏了,当然也不排除是用了很久的马桶水箱,用的过久也会老化变质,是一种自然衰老的过程,其产品质量无可厚非。
2、马桶下水管问题:出现抽水马桶漏水也有可能使因为下面的下水道管的问题,它是主要连接马桶水箱的一个输送水的管子,这里的可能性也非常的大。
3、马桶的排水阀问题:马桶的排水阀是主要掌管马桶水箱的水的,一般来说,很多情况下,都可能使马桶排水阀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安装孔出现了开裂和变形,或者安装面出现凹凸不平等与安装时不细心所造成的一系列的原因。
马桶漏水对症下药:
对症水箱内部零件老化:若是水箱内部零件老化的话,没有其他选择,你只就需要赶快更换零件了。
对症马桶和下水管连接处漏水:如果马桶和下水管连接处漏水则需要重新安装马桶,重新进行封胶。
对症马桶本身出现裂痕:马桶出现裂痕导致漏水的话最好是换一个新马桶。
对症马桶的进水组和出水组问题:需要打开水箱,看见水箱满溢,水从一个水管流出则表明进水组坏掉,若是有进水的声音则是出水组坏了。
选自:365知识网
对症水箱漏水:可以把下水机心拿下,清理水垢,若还是不行就需要换马桶了。
抽水马桶漏水解决方法:
1、对于水箱材质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马桶水箱拆分开来,一个一个逐一进行检查看是马桶水箱里面的零件是否完好,如果有一些零件坏了的话,能修则修,对于不能修的最好就进行更换,如果对于太过劣质的抽水水箱,烂得比较多的,建议更换整个水箱了,以免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 转自365知识网 ]
2、对于马桶下水管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仔细检查马桶与下水管接口处,是不是松动了,或者是管道烂了,这时候,如果是管道烂了就需要重新更换管道,如果是,没接好,就需要从新用一些铁丝之类的或者在外面去买一些可以将其固定的材料,将其固定好即可。
选自:365知识网
3、对于马桶的排水阀的问题,这个有点复杂,因为设计到许多专业工具进行检测,建议尽量请修马桶的工人进行专业的维修,这样以保证马桶的正常使用。
十七道历史冷知识
1.榜下捉婿——宋真宗时期,一个叫范玲孙的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马将女儿嫁给了他;宋神宗时期,一个叫蔡卞的中了进士,王安石让其火速娶了自己的女儿。发展到后来,人们便开始“预定”了,只要看好了某个人有可能中榜,便先定下来,只要一中便立马结婚,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就是这样被人家定下来的。
[ 转自365知识网 ]
2.中国古代四大爱情神话——1、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不成人形。2、牛郎与织女,天隔一方,一年才能相聚一日。4、白素贞与许仙,一个压塔下,一个孤独终老。5、孟姜女为夫泪洒长城,无力回天。你看,历史无数次证明,真爱是没有好结果的。
3.康熙景陵多后妃——一座陵墓,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即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县。那么康熙帝一生共有多少后妃呢?至今也是个谜。
4.宋后一日三餐——事实上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选自:365知识网
5.让人喷血的造型——何晏是曹操女儿金乡公主的丈夫,母亲又被曹操收为妃子,傍上这样一位继父兼岳父,何晏更有白的资本,他太白了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敷粉。如果光是白,那也只是静态的美,关键是他还静中有动,走路时特爱顾影自怜,再适度地扭胯提臀,扭头时顺势抖一下头发,双目作深情迷茫醉生梦死状,这造型绝对让人喷血。
[ 转自365知识网 ]
6.战后虽胜犹败——二战结束后,苏联从德国获得120亿美元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600亿美元赔偿。而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以战败国身份付给日本2.3亿两白银赔偿。
7.中日差距在哪——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日本海关在检查中国入境商船时,发现三本此书,如获至宝,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1862年,日本维新派人士到上海,惊异发现从中国“淘”来的本国畅销书在中国早已绝版。
8.慈禧祝寿与割地——50岁生日,爆发中法战争;60岁时,甲午战争爆发;70岁时,东北三省处境危险。章太炎写对联讽刺: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有庆;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9.忠臣被污割肉——袁崇焕宁远城之役炮石击死努尔哈赤。后来他被押到菜市口,围观人山人海,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人不了解真情,以为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当刽子手开始行刑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可见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着吃了。
10.十句名言总结中国历史——1:帝王将相宁有种乎;2: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6:精忠报国;7:匈奴未灭,何以家为;8: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莫须有。
11.古代重视食品安全,唐朝最高处罚为绞刑——根据《唐律疏议》记载,如果食品变了质,食品的所有者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要被杖打90下;不销毁有害食品,送人或继续出售,致人生病,食品所有者要被判处徒刑一年;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
12.清朝后妃制度——清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在清朝,后妃等级大体可分为八级,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13.中国六大发明——1象棋:中国政治象征,一切为了保帅;2麻将:中国国民象征,彼此算计只为自己成功;3围棋:中国思维象征,一切都是非白即黑;4军棋:中国官场象征,官大一级压死人;5杂技:中国现状象征,折腾来折腾去都是维稳;6武术:中国军事象征,架式吓人,没见谁制服过谁。
14.古代十大“情书”——⒈十年生死两茫茫;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⒋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⒎问世间情为何物;⒏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⒐曾经沧海难为水;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5.你不知道的真相——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日的尼泊尔);马克思和家里女仆有个私生子;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中国历史上唯一掉进粪坑呛死的国君是春秋的晋景公姬獳;李白在唐代武林高手排行榜第二;安禄山在杨贵妃面前最常见的扮相就是襁褓里的婴儿。
16.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沈荩——1903年,天津《新闻西报》披露沈荩搜集到《中俄密约》内容。国人无不愤怒指斥清廷卖国。清政府恼羞成怒,慈禧下旨将沈荩杖毙。刑部用竹鞭捶击沈荩,打得沈荩血肉横飞,沈荩骂声不绝,尚未气尽,后被绳索勒死,时年31岁。这是用生命说真话的湖南汉子。
17.糊涂的时代涵义——孔子发现了,命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命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命名逍遥;墨子发现了,命名非攻;板桥发现了,命名难得;我发现了,命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