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什么类型的木马病毒
网游木马
随着网络在线游戏的普及和升温,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网游玩家。网络游戏中的金钱、装备等虚拟财富与现实财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以盗取网游帐号密码为目的的木马病毒也随之发展泛滥起来。
网络游戏木马通常采用记录用户键盘输入、Hook游戏进程API函数等方法获取
用户的密码和帐号。窃取到的信息一般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向远程脚本程序提交的方式发送给木马作者。
网络游戏木马的种类和数量,在国产木马病毒中都首屈一指。流行的网络游戏无一不受网游木马的威胁。一款新游戏正式发布后,往往在一到两个星期内,就会有相应的木马程序被制作出来。大量的木马生成器和黑客网站的公开销售也是网游木马泛滥的原因之一。
网银木马
网银木马是针对网上交易系统编写的木马病毒,其目的是盗取用户的卡号、密码,甚至安全证书。此类木马种类数量虽然比不上网游木马,但它的危害更加直接,受害用户的损失更加惨重。
木马病毒
网银木马通常针对性较强,木马作者可能首先对某银行的网上交易系统进行仔细分析,然后针对安全薄弱环节编写病毒程序。2013年,安全软件电脑管家截获网银木马最新变种“弼马温”,弼马温病毒能够毫无痕迹的修改支付界面,使用户根本无法察觉。通过不良网站提供假QVOD下载地址进行广泛传播,当用户下载这一挂马播放器文件安装后就会中木马,该病毒运行后即开始监视用户网络交易,屏蔽余额支付和快捷支付,强制用户使用网银,并借机篡改订单,盗取财产。
随着中国网上交易的普及,受到外来网银木马威胁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加。
下载类
这种木马程序的体积一般很小,其功能是从网络上下载其他病毒程序或安装广告软件。由于体积很小,下载类木马更容易传播,传播速度也更快。通常功能强大、体积也很大的后门类病毒,如“灰鸽子”、“黑洞”等,传播时都单独编写一个小巧的下载型木马,用户中毒后会把后门主程序下载到本机运行。
代理类
用户感染代理类木马后,会在本机开启HTTP、SOCKS等代理服务功能。黑客把受感染计算机作为跳板,以被感染用户的身份进行黑客活动,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FTP木马
FTP型木马打开被控制计算机的21号端口(FTP所使用的默认端口),使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一个FTP客户端程序来不用密码连接到受控制端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最高权限的上传和下载,窃取受害者的机密文件。新FTP木马还加上了密码功能,这样,只有攻击者本人才知道正确的密码,从而进入对方计算机。
最近流行的电脑病毒是什么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
现在最厉害的病毒是啥?
目前破坏最强的就要数AV终结和灰鸽子熊猫烧香等美国《Techweb》网站日前评出了20年来,破坏力最大的10种计算机病毒:1.CIH(1998年)该计算机病毒属于W32家族,感染Window*95/98中以**E为后缀的可行性文件。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以重写BIOS使之无用(只要计算机的微处理器是PentiumIntel430TX),其后果是使用户的计算机无法启动,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替换系统原有的芯片(chip),该计算机病毒于4月26日发作,它还会破坏计算机硬盘中的所以信息。该计算机病毒不会影响MS/DOS、Windows3.x和WindowsNT操作系统。CIH可利用所有可能的途径进行传播:软盘、CD-ROM、Internet、FTP下载、电子邮件等。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破坏力最强的计算机病毒之一。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台湾,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8000万美元的损失。2.梅利莎(Melissa,1999年)这个病毒专门针对微软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收发软件,它隐藏在一个Word97格式的文件里,以附件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传播,善于侵袭装有Word97或Word2000的计算机。它可以攻击Word97的注册器并修改其预防宏病毒的安全设置,使它感染的文件所具有的宏病毒预警功能丧失作用。在发现Melissa病毒后短短的数小时内,该病毒即通过因特网在全球传染数百万台计算机和数万台服务器,因特网在许多地方瘫痪。1999年3月26日爆发,感染了15%-20%的商业PC,给全球带来了3亿-6亿美元的损失。3.Iloveyou(2000年)2000年5月3日爆发于中国香港,是一个用VBScript编写,可通过E-Mail散布的病毒,而受感染的电脑平台以Win95/98/2000为主。给全球带来100亿-150亿美元的损失。4.红色代码(CodeRed,2001年)该病毒能够迅速传播,并造成大范围的访问速度下降甚至阻断。这种病毒一般首先攻击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遭到攻击的服务器会按照病毒的指令向政府网站发送大量数据,最终导致网站瘫痪。其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涂改网页,有迹象表明,这种蠕虫有修改文件的能力。2001年7月13日爆发,给全球带来26亿美元损失。5.SQLSlammer(2003年)该病毒利用SQLSERVER2000的解析端口1434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对其服务进行攻击。2003年1月25日爆发,全球共有50万台服务器被攻击,但造成但经济损失较小。6.冲击波(Blaster,2003年)该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网络上系统为Win2K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就利用DCOM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攻击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该病毒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2003年夏爆发,数十万台计算机被感染,给全球造成20亿-100亿美元损失。7.大无极.F(Sobig.F,2003年)Sobig.f是一个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病毒,当其程序被执行时,它会将自己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它从被感染电脑中找到的所有邮件地址。在被执行后,Sobig.f病毒将自己以附件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它从被感染电脑中找到的所有邮件地址,它使用自身的SMTP引擎来设置所发出的信息。此蠕虫病毒在被感染系统中的目录为C:\WINNT\WINPPR32.EXE。2003年8月19日爆发,为此前Sobig变种,给全球带来50亿-100亿美元损失。8.贝革热(Bagle,2004年)该病毒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运行后,在系统目录下生成自身的拷贝,修改注册表键值。病毒同时具有后门能力。2004年1月18日爆发,给全球带来数千万美元损失。9.MyDoom(2004年)MyDoom是一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和P2P网络Kazaa传播的病毒,当用户打开并运行附件内的病毒程序后,病毒就会以用户信箱内的电子邮件地址为目标,伪造邮件的源地址,向外发送大量带有病毒附件的电子邮件,同时在用户主机上留下可以上载并执行任意代码的后门(TCP3127到3198范围内)。2004年1月26日爆发,在高峰时期,导致网络加载时间慢50%以上。10.Sasser(2004年)该病毒是一个利用微软操作系统的Lsass缓冲区溢出漏洞(MS04-011漏洞信息)进行传播的蠕虫。由于该蠕虫在传播过程中会发起大量的扫描,因此对个人用户使用和网络运行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2004年4月30日爆发,给全球带来数千万美元损失。
急求木马的发展趋势
木马病毒的发展趋势
木马病毒是指寄生于用户计算机系统中,盗窃用户信息,并通过网络发送给作者的一类病毒程序。显然,这类病毒要想生存,需要有 2 个基本条件:有什么信息好偷(编写动机)、怎样偷的到(传播手段)。
1. 网络游戏成为木马的主要目标
近年,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逐渐成熟壮大,网游用户群也以每年超过 50 %的速度激增,网络游戏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游戏中的“虚拟财富”和现实财富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盗取游戏帐号、密码,把别人的虚拟财富据为己有已经为病毒作者们编写木马提供了充足的动机。以传奇游戏为例,每周都有几十种针对该游戏的木马诞生,江民病毒跟踪系统甚至曾在 3 天内从一个病毒网址先后监测到 4 个“武汉男生”病毒的新变种。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网游木马的数量和爆发程度大大高于以往。而且可以肯定,这个数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会不断增长。
2. 木马病毒野心膨胀,直指网络银行
江民公司于 2004 年 4 月截获“网银大盗”病毒, 6 月又先后截获“网银大盗Ⅱ”和“网银大盗Ⅲ”。它们的目标包含了 20 余家国内网上银行和 8 家国际网上银行。这一方面给我国方兴未艾的网上交易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预测,此类可以为病毒作者带来直接利益的木马程序短期内不会减少。
3. 带毒网站数量众多
木马病毒通常在传播时比较被动,绝大多数木马无法主动入侵和感染用户的系统。但目前的情况是,数目庞大的小网站借娱乐色情等主题吸引用户,但同时在网页上种植木马程序,或在一些共享软件、游戏外挂中偷偷捆绑木马,造成用户感染。随着我国网络用户平均带宽的增加,这种状况的危害空前严重。
4. QQ 尾巴为木马传播推波助澜
QQ 尾巴木马是指可以自动通过 QQ 聊天软件发送带毒网址消息的病毒。用户在收到病毒发来的这些消息时,一旦点击了其中的网址,就会连接到带毒网站,造成感染。今年 4 月, QQ 聊天软件的同时在线人数曾创下 500 万的纪录。因此,通过 QQ 聊天软件发送病毒信息也是木马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5. 黑客网站对木马明码标价
目前,有多家新老黑客网站公开为会员定做各种木马,并明码标价,甚至还出售木马源代码,造成病毒扩散。这也成为木马病毒传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回答者:匿名 10-10 23:52
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词语,但在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肯定是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高达85.57%,大多数用户在一年内都感染过两次以上的病毒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冲击波”和“震荡波”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深有感受。由于计算机病毒的肆虐,我国目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行业:电脑急救师,据说待遇还不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就象敌我双方一样在相互牵制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病毒总是主动的一方,我们在被动防御和抵抗中。
计算机病毒的新特征
计算机病毒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和帮助的同时,互联网、局域网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与反病毒技术的斗争中,计算机病毒的变形速度和破坏力不断地提高;混合型病毒的出现令以前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和定义逐步失去意义,也使反病毒工作更困难了;病毒的隐蔽性更强了,不知不觉“中毒”带来的后果更严重;人们使用最多的一些软件将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
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局域网)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使用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计算机病毒发作条件的共同点
计算机病毒最早只通过文件拷贝传播,当时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软盘和盗版光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病毒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多种方式(电子邮件、网页、即时通讯软件等)进行传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助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感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以说,网络化带来了计算机病毒传染的高效率。这一点以“冲击波”和“震荡波”的表现最为突出。以“冲击波”为例,冲击波是利用RPC DCOM缓冲溢出漏洞进行传播的互联网蠕虫。它能够使遭受攻击的系统崩溃,并通过互联网迅速向容易受到攻击的系统蔓延。它会持续扫描具有漏洞的系统,并向具有漏洞的系统的135端口发送数据,然后会从已经被感染的计算机上下载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代码 MSBLAST.EXE,并检查当前计算机是否有可用的网络连接。如果没有连接,蠕虫每间隔10秒对Internet连接进行检查,直到Internet 连接被建立。一旦Internet连接建立,蠕虫会打开被感染的系统上的4444端口,并在端口69进行监听,扫描互联网,尝试连接至其他目标系统的 135端口并对它们进行攻击。与以前计算机病毒给我们的印象相比,计算机病毒的主动性(主动扫描可以感染的计算机)、独立性(不再依赖宿主文件)更强了。
二、计算机病毒变形(变种)的速度极快并向混合型、多样化发展
“震荡波”大规模爆发不久,它的变形病毒就出现了,并且不断更新,从变种A到变种F的出现,时间不用一个月。在人们忙于扑杀“震荡波”的同时,一个新的计算机病毒应运而生—-“震荡波杀手”,它会关闭“震荡波”等计算机病毒的进程,但它带来的危害与“震荡波”类似:堵塞网络、耗尽计算机资源、随机倒计时关机和定时对某些服务器进行攻击。在反病毒服务提供商Sophos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今年5月份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类新的蠕虫病毒种类数量创下30 个月以来的新高,共出现了959种新病毒,创下了自2001年12月份以来的新高。这959种新病毒中包括了之前一些老病毒的新变种。计算机病毒向混合型、多样化发展的结果是一些病毒会更精巧,另一些病毒会更复杂,混合多种病毒特征,如红色代码病毒(Code Red)就是综合了文件型、蠕虫型病毒的特性,这种发展趋势会造成反病毒工作更加困难。2004年1月27日,一种新型蠕虫病毒在企业电子邮件系统中传播,导致邮件数量暴增,从而阻塞网络。不同反病毒厂商将其命名为Novarg、Mydoom、SCO炸弹、诺威格、小邮差变种等,该病毒采用的是病毒和垃圾邮件相结合的少见战术,不知情用户的推波助澜使得这种病毒的传播速度似乎比近来其他几种病毒的传播速度要快。
三、运行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隐蔽性
9月14日,微软安全中心发布了9月漏洞安全公告。其中MS04-028所提及的GDI+漏洞,危害等级被定为“严重”。瑞星安全专家认为,该漏洞涉及GDI+组件,在用户浏览特定JPG图片的时候,会导致缓冲区溢出,进而执行病毒攻击代码。该漏洞可能发生在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针对所有基于IE浏览器内核的软件、Office系列软件、微软.NET开发工具,以及微软其它的图形相关软件等等,这将是有史以来威胁用户数量最广的高危漏洞。这类病毒(“图片病毒”)有可能通过以下形式发作:1、群发邮件,附带有病毒的JPG图片文件;2、采用恶意网页形式,浏览网页中的JPG文件、甚至网页上自带的图片即可被病毒感染;3、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如QQ、MSN等)的自带头像等图片或者发送图片文件进行传播。
在被计算机病毒感染的计算机中,你可能只看到一些常见的正常进程如svchost、taskmon等,其实它是计算机病毒进程。今年6月初,一部与哈里.波特相关的电影分别在美国和英国开始放映。接着,英国某安全公司就发出警告称,“网络天空”蠕虫病毒正在借助科幻角色哈里.波特而死灰复燃。安全公司指出, Netsky.P蠕虫病毒变种感染的用户大幅度增加,原因是它能够将自己伪装成与哈里·波特相关的影片文件、游戏或图书引诱用户下载。“蓝盒子(Worm.Lehs)”、“V宝贝(Win32.Worm.BabyV)”病毒和 “斯文(Worm.Swen)”病毒,都是将自己伪装成微软公司的补丁程序来进行传播的。这些伪装令人防不胜防。你不会不从计算机网络上下载任何东西吧?包括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影片、歌曲?至于在主题中使用漂亮的词句吸引你打开电子邮件以便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已经是很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伪装了。此外,一些感染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的计算机病毒会给你一个十分吸引的网址,只要你浏览这个网址的网页,计算机病毒就来了。
四、利用操作系统漏洞传播
操作系统是联系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系统的桥梁,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2003年的“蠕虫王”、“冲击波”和2004年的“震荡波”、前面所提到的“图片病毒”都是利用WINDOWS系统的漏洞,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对整个互联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开发操作系统是个复杂的工程,出现漏洞及错误是难免的,任何操作系统就是在修补漏洞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但这些漏洞和错误就给了计算机病毒和黑客一个很好的表演舞台。
随着DOS操作系统使用率的减少,感染DO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病毒也将退出历史舞台;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率的增加,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将成为主流。
五、计算机病毒技术与黑客技术将日益融合
因为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破坏。严格来说,木马和后门程序并不是计算机病毒,因为它们不能自我复制和扩散。但随着计算机病毒技术与黑客技术的发展,病毒编写者最终将会把这两种技术进行了融合。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率先截获一个可利用QQ控制的木马,并将其命名为“QQ叛徒” (Trojan.QQbot.a)病毒。据介绍,这是全球首个可以通过QQ控制系统的木马病毒,还会造成强制系统重启、被迫下载病毒文件、抓取当前系统屏幕等危害。 2003年11月中旬爆发的“爱情后门”最新变种T病毒,就具有蠕虫、黑客、后门等多种病毒特性,杀伤力和危害性都非常大。Mydoom蠕虫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附件进行传播的,当用户打开并运行附件内的蠕虫程序后,蠕虫就会立即以用户信箱内的电子邮件地址为目标向外发送大量带有蠕虫附件的欺骗性邮件,同时在用户主机上留下可以上载并执行任意代码的后门。这些计算机病毒或许就是计算机病毒技术与黑客技术融合的雏形。
六、物质利益将成为推动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力
从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来看,对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是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源动力。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物质利益将成为推动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力。 2004年6月初,我国和其他国家都成功截获了针对银行网上用户帐号和密码的计算机病毒。金山毒霸成功截获网银大盗最新变种B,该变种会盗取更多银行的网上帐号和密码,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德国信息安全联邦委员会(BSI)提醒广大的计算机用户,日前他们发现一种新的互联网病毒“Korgo”, Korgo病毒与上一个月疯狂肆虐的“震荡波”病毒颇为相似,但它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信息。其实不仅网上银行,网上的股票账号、信用卡账号、房屋交易乃至游戏账号等都可能被病毒攻击,甚至网上的虚拟货币也在病毒目标范围之内。比较著名的有“快乐耳朵”、“股票窃密者”等,还有很多不知名,因此是更可怕的病毒。针对网络游戏的计算机病毒在这一点表现更为明显,网络游戏帐号和数以千元甚至万元的虚拟装备莫明其妙地转到了他人手中。
如今,不少银行都提供网上验证或密码钥匙,用户千万不要只图节省费用而冒失去巨大资金风险。买密码钥匙或数字证书是相当必要的。
不行的话找专家问问
祝你好运
木马和病毒有什么区别?谁有病毒排行榜资料?
06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榜出炉 灰鸽子成毒王
http://tech.163.com/06/0710/18/2LML9LQ6000917GF.html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 (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
CIH
估计损失:全球约2,000万~8,000万美元,计算机的数据损失没有统计在内。
CIH病毒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台湾,是公认的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最高、破坏强度最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能够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据此继续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
CIH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盖主机硬盘上的数据并导致硬盘失效。它还具备覆盖主机BIOS芯片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引导失败。由于能够感染可执行文件,CIH更是借众多软件分销商之力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Activision游戏公司一款名为“原罪”(Sin)游戏的演示版。
CIH一些变种的触发日期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病毒。但它不会感染Windows 2000/XP/NT等操作系统,如今,CIH已经不是什么严重威胁了。
梅利莎(Melissa)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 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为了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梅利莎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
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成千上万毫无疑虑的用户都是这么做的),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更加令人恼火的事情还在后头——一旦被激活,病毒就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台词修改用户的Word文档。
我爱你(ILOVEYOU)
损失估计:全球约100亿~150亿美元
又称情书或爱虫。它是一个Visual Basic脚本,设计精妙,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爱的诺言。
2000年5月3日,“我爱你”蠕虫病毒首次在香港被发现。
“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
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更可气的是,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
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红色代码(Code Red)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红色代码”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红色代码”还被称为Bady,设计者蓄意进行最大程度的破坏。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 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 (DoS)攻击。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个病毒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据估计多达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SQL Slammer
损失估计:由于SQL Slammer爆发的日期是星期六,破坏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并不大。尽管如此,它仍然冲击了全球约50万台服务器,韩国的在线能力瘫痪长达12小时。
SQL Slammer也被称为“蓝宝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现。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蠕虫病毒,给互联网的流量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标并非终端计算机用户,而是服务器。它是一个单包的、长度为376字节的蠕虫病毒,它随机产生IP地址,并向这些IP地址发送自身。如果某个IP地址恰好是一台运行着未打补丁的微软SQL服务器桌面引擎(SQL Server Desktop Engine)软件的计算机,它也会迅速开始向随机IP地址的主机开火,发射病毒。
正是运用这种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台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负,如此循环往复,更高的请求被发往更多的路由器,导致它们一个个被关闭。
冲击波(Blaster)
损失估计:20亿~100亿美元,受到感染的计算机不计其数。
对于依赖计算机运行的商业领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波”和“霸王虫”蠕虫的双面夹击。“冲击波”(又称“Lovsan”或“MSBlast”)首先发起攻击。病毒最早于当年8月11日被检测出来并迅速传播,两天之内就达到了攻击顶峰。病毒通过网络连接和网络流量传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个弱点进行攻击,被激活以后,它会向计算机用户展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关闭。在病毒的可执行文件MSBLAST.EXE代码中隐藏着这些信息:“桑(San),我只想说爱你!”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你为什么让这种事情发生?别再敛财了,修补你的软件吧!”
病毒还包含了可于4月15日向Windows升级网站(Windowsupdate.com)发起分布式DoS攻击的代码。但那时,“冲击波”造成的损害已经过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霸王虫(Sobig.F)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超过100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冲击波”一走,“霸王虫”蠕虫便接踵而至,对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而言,2003年8月可谓悲惨的一月。最具破坏力的变种是Sobig.F,它8月 19日开始迅速传播,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自身复制了100万次,创下了历史纪录(后来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伪装在文件名看似无害的邮件附件之中。被激活之后,这个蠕虫便向用户的本地文件类型中发现的电子邮件地址传播自身。最终结果是造成互联网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为得到线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软宣布悬赏25万美元,但至今为止,这个作恶者也没有被抓到。
Bagle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并在不断增加
Bagle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蠕虫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这个恶意代码采取传统的机制——电子邮件附件感染用户系统,然后彻查视窗(Windows)文件,寻找到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以复制自身。
Bagle(又称Beagle)及其60~100个变种的真正危险在于,蠕虫感染了一台计算机之后,便在其TCP端口开启一个后门,远程用户和应用程序利用这个后门得到受感染系统上的数据(包括金融和个人信息在内的任何数据)访问权限。据2005年4月,TechWeb.com的一篇文章称,这种蠕虫 “通常被那帮为了扬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黑客们称为‘通过恶意软件获利运动’的始作俑者”。
Bagle.B变种被设计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后停止传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其他变种继续困扰用户。
MyDoom
损失估计:在其爆发的高峰期,全球互联网的速度性能下降了10%,网页的下载时间增加了50%。
2004年1月26日几个小时之间,MyDoom通过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传播,顷刻之间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冲击波。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orvarg,它传播自身的方式极为迂回曲折:它把自己伪装成一封包含错误信息“邮件处理失败”、看似电子邮件错误信息邮件的附件,单击这个附件,它就被传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还试图通过P2P软件Kazaa用户网络账户的共享文件夹来进行传播。
这个复制进程相当成功,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个小时,每十封电子邮件就有一封携带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设计成2004年2月12日以后停止传播。
震荡波(Sasser)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
“震荡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开始传播,其破坏能力之大令法国一些新闻机构不得不关闭了卫星通讯。它还导致德尔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数个航班,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了系统。
与先前多数病毒不同的是,“震荡波”的传播并非通过电子邮件,也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
“震荡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级的Windows 2000/XP系统的一个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复制,蠕虫便主动扫描其他未受保护的系统并将自身传播到那里。受感染的系统会不断发生崩溃和不稳定的情况。
“震荡波”是德国一名17岁的高中生编写的,他在18岁生日那天释放了这个病毒。由于编写这些代码的时候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德国一家法庭认定他从事计算机破坏活动,仅判了缓刑。
http://news.csdn.net/n/20061020/96477.html
关于最新木马病毒
诺顿360 ? LZ没有搞错吧 诺顿没有和360安全卫士合作啊。那是NOD32 你用360查出来的是个普通的木马,国产的病毒。 一般外国的杀毒软件杀不到国产病毒。